榮成莊戶劇團上了央視《戲曲采風》信息來源:榮成市融媒體中心
6月8日,央視《戲曲采風》欄目播出了“文化惠民在榮成”節(jié)目,講述了上莊鎮(zhèn)尹家村特殊京劇團的故事。劇團成員大多年過古稀,他們堅守京劇舞臺幾十年,為鄉(xiāng)親們送去一場場傳統(tǒng)文化的“盛宴”。 尹家村是我市有名的“京劇村”,村里自老一輩人開始,就對京劇這種傳統(tǒng)藝術有著炙熱的情感,為了在演出中呈現(xiàn)最好的狀態(tài),演員們經(jīng)常要克服種種困難。正是在這種堅持下,尹家村的京劇得以傳承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,尹家村京劇團迎來鼎盛時期,成了十里八鄉(xiāng)小有名氣的莊戶劇團。 隨著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,尹家村的年輕人大多選擇外出學習、工作,村中留下的多為老年人,京劇傳承失去了新鮮血液。最終劇團因為角色不足而解散。 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,京劇在尹家村再次“活”了起來。在尹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,鄉(xiāng)親們又聽到了村京劇團排練的聲音,F(xiàn)在擔任京劇團團長的張春英正帶領大家為尹家村的惠民演出做準備。 張春英說:“劇團成員中年齡最大的已經(jīng)86歲了,雖然身體狀況、演出狀態(tài)和從前有著一段距離,但大家內(nèi)心對于京劇的感情沒有變,這次能將大家聚在一起演出,心里很高興。”嫁到尹家村的30多年時間里,張春英一直參與京劇團的演出。說起與京劇的情緣,張春英談到了她的父親,因為父親愛好京劇,愛聽京劇,潛移默化下,登臺唱戲也就成了張春英自小的一個夢想。近年來,伴隨我市文化生活的不斷發(fā)展,文化惠民演出增多,張春英積極張羅,組織京劇演員們進行小規(guī)模的表演,看著大家全身心地投入,張春英看到了希望,她將更多年輕人引入京劇團,邀請老演員手把手教學。尹家村的京劇又“熱”了起來。 再后來,張春英決定將京劇團帶向更大的舞臺。經(jīng)過長時間的排練與磨合,大家克服戲服老舊、設備損壞等困難,在市級舞臺上唱響了《轅門斬子》,大獲成功。 京劇是文化傳承,每一張臉譜都代表一種性格,每一個人物也有著不同的故事。尹家村京劇團對于京劇的傳承與癡迷是我市大力發(fā)展文化惠民事業(yè)的縮影。 我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市,以志愿服務為基本形式,發(fā)揮志愿者的主力軍作用,推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在榮成大地落地生根。 近幾年,我市還采取莊戶劇團、專業(yè)劇團、志愿服務小分隊等方式,將重心下移,面向基層,到村頭,暖心頭,將文化培訓課堂送到田間地頭和門口,將百姓喜歡看的戲送到百姓身邊,每年每村五場戲,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,也傳承了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 |